<%@ Page Language="C#" AutoEventWireup="true" CodeFile="Default.aspx.cs" Inherits="_Default" %>
問與答 > 一般問題 > 常識

問: 為甚麼河豚有毒?
答: 俗語說:拚死吃河豚—勉強從事。河豚(雞泡魚)是世界上第二毒性強烈的脊椎動物。人類攝入約1至2毫克河豚毒素(Tetrodotoxin)便可致命,而一條河豚體內的毒素足以毒死30個成年人。但事實上河豚本身並不會生產毒素,河豚毒素其實是由河豚進食後寄生在體內的海洋細菌,如弧菌所產生。這些細菌普遍存在於海水中。一些以細菌或浮游生物為主食的海洋生物,如貝類、海星、神仙魚等,也攝取了這些細菌並積聚於體內,但毒素量不足以致命。由於河豚以這些較低等生物為主要食物,所以這些海洋細菌亦通過食物鏈,被河豚攝取並積存於體內。這個過程稱為生物累積及放大效應。類似情況亦發生在珊瑚魚身上的雪卡毒素(ciguatera toxin),造成食物中毒。河豚毒素主要積聚在河豚的肝、腸、皮和卵巢(魚卵)中,而魚肉則通常不含毒素。由於河豚體內細胞膜的蛋白質序列變異,令毒素無法入侵細胞,因此牠不會中毒,部份河豚更利用劇毒作自衛之用。因為河豚體內並非天生就有毒素,所以理論上在封閉的環境中可養殖出無毒河豚,而嗜吃河豚的日本人當然亦有進行這方面的養殖研究。
組別
一般問題
誤解
技術性問題

分類
常識
泳灘
養魚業
紅潮
環境保護
污水處理
科學